或许您在网络上抢购过冰墩墩,但您体验过数字纪念品吗?

      数字纪念品,简单来说,就是博物馆将珍藏通过精心设计转化为数字形式,在网络平台上向消费者进行销售的全新藏品形态这类纪念品涵盖了音乐、动画、游戏、皮肤、手办、文物等多种类型。一旦消费者成功购买,就能获得基于区块链技术生成的独特编码,可社交分享和随时欣赏。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新的数字化藏品,向web3.0的布局建设迈进了一大步。

      与实体藏品相比,数字纪念品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价格更加亲民,收藏者只需支付几元到几十元,就能拥有心仪的藏品,真正实现了"飞入寻常百姓家";其次,收藏更加便捷,解决了实体藏品易损易丢的问题,同时消除了观赏图片的时空限制。

      从文化产业和艺术发展的角度看,数字纪念品进一步缩小了公众与博物馆以及文化艺术之间的距离,对于培养社会审美和文化自信具有显著作用。

      尽管数字纪念品目前还属于"小众"范畴,但在爱好者圈子中,迅速售罄已经成为常态。据报道,今年春节期间,24家博物馆推出的文创数字纪念品,在上线后几十秒内全部售罄。例如,金沙遗址博物馆的白藏之衣和石虎、四川博物院的东汉陶狗等,都成为了热门的爆款产品。

      数字纪念品的确存在一些天然的"短板",例如,由于不是实物,必然会失去藏品的一部分观赏价值;再如,在当前条件下,大部分数字纪念品还无法流通和交易,否则可能会引发版权纠纷等风险,这无疑会影响数字纪念品的增值和消费者心理预期。然而,从数字纪念品多次受到热捧的情况来看,市场已经逐渐消化了这些"短板",并充分释放了其优势。


      据报道,购买数字纪念品的消费者不仅仅只有年轻人,很多中年人也在参与购买。他们为什么如此热衷于数字藏品呢?原因有很多方面:首先,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热潮的兴起,数字化、文创数字化已经成为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也逐渐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其次,对于Z世代来说,数字纪念品和互联网渠道是他们所热衷的,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他们对数字产品和国潮国风的文化艺术品有着更高的接受度;再次,虽然数字纪念品无法流通和交易,但社交分享并不仅仅是"自嗨"。在眼球经济时代,他们通过不断的社交分享,既加强了"圈内人"的心理情感认同,也起到了推广的作用。这样的分享将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这只是数字纪念品在年轻人中迅速走红的一个例子。

      当然,正如成都知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四川省版权协会首席版权专家张廷元教授所言,数字纪念品的市场规模尚小,其是否能够成为博物馆文创开发的下一个风口还有待观察。但可以确定的是,坚持推动数字纪念品的创新,并将数字纪念品与实体文创相互补充,这两者是让文物焕发生机、让文博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动力。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