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是成都小火软件,今天是2025年3月26日,星期三。之前我们介绍了与区块链相关的NFT、web3.0、数字藏品等相关应用。从前年开始,RWA的出现成为了区块链圈层的“香饽饽”。从这两年全球和国内的香港等地对RWA的投资来看,资本对RWA的投资呈现大幅增长趋势。RWA作为“现实世界资产”,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别人的资产”,这一经济概念,在创新上来说,至少在未来多年之内都是绕不开的。RWA 技术通过将实体资产映射为链上数字凭证,突破了物理世界的时空限制,将为众多领域带来了范式级变革。
去年,成都小火软件完成了一个RWA文物数藏平台开发项目。通过对该项目的展望和复盘,我们觉得至少在未来数年时间里,我们的RWA落地项目,在行业中处于“先行者”。下面我们从RWA基本核心层面,以及更多的应用场景,让大家全面认识RWA-现实世界中的实物资产挂钩的金融资产。
一、RWA 技术核心概述
RWA,即现实世界资产,涵盖了在数字或虚拟环境之外具有物理形态或可确认权益的资产,如房地产、汽车、黄金、基础设施、应收账款等。RWA 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区块链将这些具有实际价值的资产转化为数字代币。这一过程意义重大,它紧密连接了 DeFi(去中心化金融)与传统金融体系,极大地丰富了投资者和使用者的选择范围,有力推动了金融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相较于传统金融资产,代币化 RWA 具备 DeFi 的属性,可交易性更强;而相较于过去的主流区块链产品,代币化 RWA 有着更为丰富的底层实物资产类别以及现实投资意义。其优势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优化资金流动性:借助区块链上的代币化机制,只要拥有网络访问权限,任何人都能进行资产投资,实现资产在全球范围内的无障碍存取。
实时交易功能:区块链技术支持即时交易,大幅提升了交易效率和速度,与受营业时间限制的传统交易方式相比,优势明显。
成本优化:通过减少市场中介的参与,降低了交易对手风险,同时显著削减了合约部署后的运营成本,提高了市场效率和透明度。
部分所有权(分散):利用代币化技术,资产能够被分割成更小、更经济的份额。投资者无需购买整个房产或艺术品,只需拥有其中一部分,降低了投资门槛,让更多人能够参与投资。
透明性与安全性:区块链的不可变性确保了资产交易具有高度透明性,且记录可验证。
二、RWA 在金融领域的深度应用
(一)房地产通证化
基于 ERC - 1155 标准的房地产通证化协议已取得显著成果。例如 RealT 平台,实现了每日租金收益的实时结算。借助智能合约,租金分配能够自动执行,误差率降低至 0.01%。从生态扩展角度来看,未来可引入预言机系统(如 Chainlink)实现房产估值动态更新;开发 DeFi + RWA 混合产品,如抵押房产 Token 借贷稳定币;建立跨链资产池,支持不同区块链间的房产份额交易。这将进一步提升房地产资产的流动性和灵活性,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二)企业债券发行
基于 Hyperledger Fabric 的企业债券发行平台展现出巨大优势,它将结算周期从 T + 3 缩短至实时完成。某跨国车企通过该技术发行 5 亿美元绿色债券,承销费用降低 42%,投资者覆盖范围扩大至 23 个国家。后续还可开发可转换债券 Token,实现权益属性动态转换;运用零知识证明技术保护敏感发行信息;构建 DAO 治理机制,允许 Token 持有者参与债券条款修订。这些创新举措将使企业债券市场更加高效、透明,同时增强投资者的参与度和决策权。
(三)基金与国债投资
在基金领域,BUIDL 基金将 100% 的总资产投资于现金、美国国债和回购协议,使投资者在持有区块链代币的同时获得收益。在国债投资方面,MakerDAO 已成功将 5 亿 DAI 资本配置到美国国债中,Circle 亦将 USDC 储备转换为现金和短期国债。这些实例充分展示了代币化技术在传统金融资产领域的广泛应用潜力,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和方式,同时也为金融机构优化资产配置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RWA 在供应链领域的革新
Traxens 区块链平台在国际航运集装箱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某石油巨头通过该系统将原油交易周期从 21 天压缩至 72 小时,demurrage 费用减少 68%,智能合约自动触发保险理赔,处理效率提升 90%。从生态创新角度看,未来可开发基于 BaaS 的大宗商品 Token 化平台,运用 IoT 设备实现资产状态的实时上链。这将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的透明度和运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增强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性。
四、RWA 在文化遗产领域的独特应用
大英博物馆将《女史箴图》进行 3D 建模与区块链存证,生成 1000 万份数字份额 Token。持有者不仅享有 IP 衍生收益权,还可通过 VR 技术获得专属观展权限。在产业延伸方面,可以开发文化遗产 Token 的碳积分系统,建立跨文化遗产资产池支持数字份额互换,运用 AI 技术实现文物修复过程的链上记录。这不仅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还能让更多人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价值挖掘和利用中,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五、RWA 在其他领域的创新探索
(一)农业领域
巴西的咖啡种植园主通过卫星测绘和物联网传感器,将庄园切割成 1000 份数字权益。东京的咖啡馆老板购买其中 1 份,就能实时追踪 “属于自己” 的那排咖啡树的生长数据,并在收获季直接兑换成对应比例的咖啡豆。这种模式使传统农业的产销链条缩短了 80%,实现了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直接对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追溯性,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优质、更透明的产品来源信息。
(二)能源领域
挪威一家风电公司将每台涡轮机的叶片旋转次数证券化,投资者购买的是每圈转动产生的实际发电量。资产价值与自然力量直接挂钩,这种创新的估值模型为能源领域的投资和资产运营带来了新的思路。它使投资者能够更直接地参与到能源生产的价值创造中,同时也激励能源企业更高效地运营设备,提高能源生产效率。
(三)医疗领域
瑞士一家生物实验室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脑电波数据转化为可交易的 RWA 资产。制药公司通过竞拍特定波动模式加速药物研发,音乐家则购买某些频率的授权用于开发疗愈旋律。这为医疗数据的合理利用和价值挖掘提供了新的方向,有助于推动医疗科研的进展,同时也为艺术创作与医疗健康的跨界融合提供了可能。
(四)城市建设与管理领域
在新加坡的组屋社区,每块地砖都嵌着微型传感器,被转化为 RWA 资产包。居民通过持有对应的代币,不仅能获得公共区域广告收益分成,还能投票决定地砖颜色变化,城市空间从 “政府所有” 变为 “全民共建”。此外,美国一家新锐车企将每辆电动车的电池模块单独注册为 RWA 资产,车主充电时电池的蓄放电数据实时上链,电网公司根据这些数据购买调峰能力。这些创新应用提升了城市居民的参与感和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模式。
六、成都小火软件总结RWA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RWA 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实现跨界融合。在基础设施领域,桥梁、机场等公共资产的 Token 化将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基建投资,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效率。在知识产权领域,通过 NFT 技术实现专利、版权的份额化交易,将促进知识创新成果的更广泛传播和利用,激发创新活力。在碳资产领域,将碳配额 Token 化构建全球碳交易市场,有助于推动全球碳减排目标的实现,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混合现实(MR)技术将实现资产数字孪生,为资产的管理和交易提供更直观、更高效的方式;监管科技(RegTech)助力构建合规沙盒,在保障金融安全和合规的前提下,推动 RWA 技术的健康发展。
2025 年 3 月 26 日,《可信区块链 实体资产可信上链技术规范》正式立项并启动撰写。该规范由中国信通院和蚂蚁数科牵头发起,近 20 家公司参与编写。其针对制造设备、能源设备等实体资产上链场景,首次系统性提出数据上链的全流程技术框架,为万亿美元规模的 RWA 市场构建可信数字基座。这一规范的出台,相当于为实体产业发展 RWA 提供了一套成熟可验证的 “类 5G 标准”,将有力推动 RWA 技术在各领域的规范化、标准化应用,进一步释放 RWA 技术的潜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